8803次列车时刻表

财政部下半年财政政策划重点,详解财政加力、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发布时间:2023-07-07 浏览次数:0 编辑:zqhzxsj

经济增长承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受到关注,市场十分关注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动向。


7月4日,中国人大网公开《国务院关于202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下称《报告》),财政部部长作该《报告》时谈到下一步重点做好六大工作,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下半年财政加力提效划重点

下半年如何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报告》列出4大重点。

-密切跟踪地方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强化预算执行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全面提升资金支付效率,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及时解决经营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持续整治涉企违规收费,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适当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做好项目前期准备,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力度,防止盲目扩大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


-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显然,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成为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的一大重点。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8%,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下降12.7%。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5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持续下行,基建相关支出增速低于总体支出增速,财政逆周期调节要进一步发挥。


下半年税费支持政策也将进一步优化,从而提振市场信心。比如,6月21日财政部等明确了未来四年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政策,预计未来四年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达到5200亿元,这稳定了市场预期,巩固和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势,也有利于提振消费稳经济。


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财政政策需要适度扩大有效投资,比如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比去年增至3.8万亿元,上半年已经发行了约2.3万亿元,对扩大有效投资稳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市场上对下一步专项债发力多有期待。从上述《报告》来看,目前对专项债发力的核心在于提高债券资金效益。比如,适当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今年财政部将专项债投向领域新增了新能源、新基建领域,对于专项债用作资本金范围也新增了新能源项目、煤炭储备设施、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三大领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告诉第一财经,目前需要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尤其是专项债项目收益必须要覆盖成本,一些没有现金流或现金流较少的公益性项目不应通过专项债来筹资。


近期审计署发现,20个地区通过虚报专项债券项目收入、低估成本等将项目“包装”成收益与融资规模平衡,借此发行专项债券198.21亿元。5个地区虚报33个专项债券项目支出进度,截至2022年底有60.27亿元结存未用。


上述《报告》也强调了,在专项债券方面做好项目前期准备,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优质成熟的专项债项目有利于发挥专项债资金稳投资稳经济作用,也有利于防范偿债风险。


在投资方面,上述《报告》强调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民间投资是反映市场经济活力最直观的指标之一,对于中国经济稳增长意义重大,也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所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五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正转负,下降0.1%。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今年以来一些事件折射部分地方财政困难,偿债压力加大,引起市场对个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担忧。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不过局部一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较高,尤其是隐性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大。


刘昆谈到下半年财政六大工作之一,是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其中具体有4项内容:


·进一步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督促省级政府加大对市县工作力度,立足自身努力,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和各类政策措施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逐步降低风险水平。


·督促地方强化预算约束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充分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量力而行开展项目建设,严禁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脱离当地财力可能的项目。


·对新增、少报漏报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问题及时查处、追责问责。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隐性债务上。所谓隐性债务,是指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经过多年严监管,财政部去年公开表示,当前隐性债务增长势头得到遏制,隐性债务减少1/3以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缓释可控。


不过违规新增隐性债务仍时有发生。比如最近审计署报告指出,49 个地区通过承诺兜底回购、国有企业垫资建设等方式,违规新增隐性债务415.16 亿元。


这一现象也折射出,全面清除隐性债务不能只是依赖强监管,更需要上述《报告》所提“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比如近年中央明确要稳步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法定债务合并监管。


近年受疫情等影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而隐性债务化解也进入攻坚期,个别地方公开发声化债难,希望上级政府帮扶。下一步如何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受到关注。对此上述《报告》强调了督促省级政府加大对市县工作力度,立足自身努力来化债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坚持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债务风险负总责,省以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按属地原则和管理权限各负其责。落实省级政府责任,按属地原则和管理权限压实市县主体责任,通过增收节支、变现资产等方式化解债务风险,切实降低市县偿债负担,坚决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


近年来财政部多次重申,在化解隐性债务方面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


当然,一些地方也得到中央财政政策支持。比如财政部去年印发的《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实施方案》中明确,研究支持贵州高风险地区开展降低债务风险等级试点。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落实地方政府化债责任和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降低债务利息成本。


《报告》中提及下半年六大重点财政工作,除了上述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外,另外四大工作分别是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和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




服务领域
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