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3次列车时刻表

八部门印发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赤泥综合利用为何没有明确的达标线?

发布时间:2022-02-18 浏览次数:0 编辑:zqhzxsj

近日,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十四五”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出了明确要求。

 

“到2025年,力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其中,冶炼渣达到73%,工业副产石膏达到73%,赤泥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提高。”《方案》中对冶炼渣、石膏等工业固废均提出了明确的达标线,但对赤泥综合利用,仅要求“有效提高”。

 

为何赤泥综合利用没有明确达到的标线?赤泥综合利用有何重要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以河教授。

 

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痼疾

赤泥排放量大,1吨氧化铝排放的赤泥量约1.5-2吨

 

赤泥是铝土矿在生产氧化铝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性工业废渣,因氧化铁含量不同,呈红色、暗红色或灰色泥状,其含水量高,含有碱、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痼疾。

 

赤泥中含有大量的碱性化学物质,pH值可达11以上,呈强碱性。张以河教授对记者说,“赤泥浆如果渗漏到土壤或地下水,会使得土地植被或动物生存受到严重影响。”

 

据介绍,过去一般生产1吨氧化铝排放1吨左右赤泥,但随着我国高品位铝土矿越来越少,生产1吨氧化铝排放的赤泥量可达1.5-2吨。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指出,截至2021年4月底,我国建成氧化铝产能8915万吨/年,产能利用率为86%。尽管如此,仍有1170万吨/年产能在建,另有拟建产能2570万吨/年,如果全部建成,未来我国氧化铝产能将达到12655万吨/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氧化铝产量为7747.5万吨,同比增长5.0%。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以每吨氧化铝排放1.5吨赤泥计算,仅2021年赤泥的排放量就高达1亿吨左右。

 

赤泥的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资源,如果管理不当,还会带来赤泥库溃坝、土壤和水污染等风险。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重庆南川区先锋氧化铝公司因防渗措施不完善,部分赤泥(工业废渣)原浆泄漏至凤咀江,造成31.6公里范围江水污染,1300公斤鱼死亡。

 

2019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指出,位于山西省的山东东岳能源交口肥美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曾因氧化铝项目的赤泥库坝面裂缝,碱液漏出污染当地环境被村民多次联名举报。

 

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第五赤泥库二号坝也曾发生管涌渗漏,对周边农田造成了严重污染。

 

赤泥综合利用仍是世界性难题

我国赤泥综合利用率仅有7%

 

赤泥的规模化综合利用是缓解赤泥危害的必要途径。

 

然而当下,堆放处置仍是处理赤泥的主要方法。张以河教授指出:“世界各国对赤泥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赤泥的综合利用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加拿大一般将赤泥堆在山沟里,澳大利亚把赤泥堆在沙漠中……由于赤泥难以处理,部分欧洲国家甚至已将氧化铝产业叫停。”

 

从世界范围来看,赤泥的危害性已成为制约氧化铝行业发展的瓶颈。各国政府引导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实现赤泥多渠道、大规模的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

 

“十二五”时期,我国印发《赤泥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等文件,将赤泥作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重点推进;“十三五”时期,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赤泥利用率从2015年的4%增加到10%;“十四五 ”开局之年,十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要求不断探索赤泥的更多规模化利用渠道。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也继续引导赤泥综合利用规模化、集聚化、产业化发展。近日《方案》的印发,赤泥综合利用问题被再次重点提及。

 

为鼓励企业推进赤泥综合利用,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中提出,对符合技术标准和相关条件的赤泥综合利用产品给予50%的退税优惠。

 

另外,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规定,每吨赤泥环保税额为25元,从法律层面倒逼氧化铝企业源头减量。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则专章谈工业固废处理问题,通过法律约束,强化生产者责任。

 

通过完善健全产业、环保、财税、法律等方面政策及法律法规,我国赤泥综合利用有了阶段性进展,但利用率仍然较低。去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联组会议就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时曾提到,我国赤泥的综合利用率仅有7%。

 

攻克赤泥规模化利用面临市场等诸多挑战

铁矿石便宜的时候,赤泥就无人问津

 

张以河教授指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在国际上率先系统地开展了赤泥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和无害化体系建设的探索,研发了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赤泥资源化利用等若干专利技术,目前正在大力推广,希望在全球起到技术引领和工程示范作用,为解决赤泥世界性难题提出中国方案。

 

据介绍,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通过赤泥改性分质利用,赤泥在生产建筑材料、矿物复合材料制品、陶粒与微晶玻璃制品、制备路面水稳层材料、提取有价金属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张以河教授认为,多年来,赤泥综合利用进展缓慢,要想攻克赤泥大规模综合利用难题,仍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

 

据张以河教授介绍,一方面,很多企业不够重视如何把堆积如山的赤泥通过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合作的方式进行处理和利用。尽管固废法已对大宗固废处理有明确规定,要求“谁排放谁处理”,但部分企业可能因意识水平、技术水平及资金、利益等原因限制,对赤泥的处理仍然一堆了事。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的赤泥少量实现了综合利用,但目前的利用情况不容乐观。

 

如尽管赤泥选铁技术相对成熟,但从赤泥中提取有价金属易受企业逐利性和市场因素影响,利用率并不稳定。2019年赤泥综合利用量略高,约849万吨,受价格影响,赤泥选铁贡献了较大比重。张以河教授指出:“铁矿石贵的时候,企业愿意提取。但是铁矿石很便宜的时候,又导致赤泥无人问津。”

 

此外,市场对赤泥建筑材料产品等接受度并不高。张以河教授指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样是建筑材料,消费者对利用赤泥生产的材料、产品仍心存芥蒂。

 

据了解,赤泥具有区域性特征,山西、贵州、广西和河南四省份的铝土矿储量占我国铝土矿总储量的90.9%。“氧化铝产量高的地方赤泥的排放量就大,大家对赤泥的危害性及综合利用关注度较高。没有赤泥的地方,很多人对赤泥并不了解。所以某种程度上,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提高赤泥综合利用率也有影响”。张以河教授进一步指出,解决这些难题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持续进行政策支持。相关部门在出台更多政策的同时,也需要更多地考虑相关政策的可操作性和落地执行性。此外,还要加大重视程度和执法力度,在大力支持赤泥综合利用企业并鼓励相关技术推广应用的同时,也要严查赤泥违法处理问题。

 

二是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出发,加强市场导向。“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已经陆续有一些技术可以推进赤泥综合利用,但是什么时候能够大规模在相关企业推广应用,哪些利用方式收益更高,还要看政府的支持力度和市场导向。”张以河教授说。


服务领域
大家关注